自然界中鸟类超过9000种。据统计,生活在小鸟天堂的鸟类有近40种,其中有水鸟类鹭科的夜鹭、池鹭、小白鹭、牛背鹭、大白鹭,水鸟类翠鸟科的普通翠鸟,鸠鸽类的珠颈斑鸠,雀形目鸟类的鹊鸲(音渠)、乌鸫(音东)、大山雀、白头鹎(音卑)、红耳鹎、暗绿绣眼鸟、丝光椋(音凉)鸟等。估计目前在小鸟天堂栖息的各种鸟类约2万多只,而且大多数定居在此栖息繁衍。其中夜鹭、牛背鹭、大白鹭是《中日候鸟保护协定》保护的鸟种,牛背鹭、大白鹭、小白鹭是受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附录Ⅲ保护的鸟种。小鸟天堂里的鸟,以前4种鹭鸟为最多,也最常见。也就是说,天堂里的“住客”以水鸟为主。
水鸟是以江、河、湖、海等水域环境为主要栖息地的鸟类。这4种水鸟鹳形目、鹭科。鹭与鹳比较相近,华南地区多见鹭,而北方地区多见鹳。鹭科鸟类有“三长”的特点,即腿脚长、颈长和嘴长。腿长便于在水中行走,颈长和嘴长便于水中捕食。夜鹭分布在我国大多数地区,在华南地区为留鸟。在小鸟天堂筑巢及繁殖的夜鹭,夜间到周边的河流、稻田及池塘等水域环境觅食,以鱼、虾、蛙等水生动物为食,白天则集群在小鸟天堂的榕树、竹林中休息,由于见游客多,不甚怕人。夜鹭体长56-65厘米,食量比其他3种鹭要大。池鹭分布华北、华中、华南广大地区,体长37-54厘米,性温和,一般情况下不出声,但在争吵时发出低沉的“呱呱”声。活动在稻田、水库、湖泊和海滨,主要以小鱼、昆虫、蛙类为食。小白鹭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各省,在华南地区为留鸟,体长52-68厘米,喜欢集群活动在河流、湖泊、水塘及海滨等水域环境,以鱼、虾为食。牛背鹭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,体长45-56厘米,因常喜欢站在牛背上,捕食牛群惊起的昆虫及牛背上的昆虫、寄生虫而得名。
鹭鸟在小鸟天堂“安居乐业”中有一种奇特现象,就是“白鹤能眠灰鹤床”(田汉诗)。这些鹭鸟,当地人按毛色简单统称为白鹤、灰鹤。称为灰鹤的夜鹭,因为惯在夜间觅食活动,又俗称“夜游”。灰鹤一般在黄昏前十分钟左右一群群出巢,先在小鸟天堂上空盘旋飞舞,然后冲上天空,列队飞行到较远的海滨,如崖门口外的黄茅海浅滩去“夜游”觅食。有些则要到晚上8时左右才离巢,分散在附近的河滩、稻田觅食。夜鹭傍晚整群整群地飞出,非常壮观;清晨又从四面八方飞回,形成百鸟归巢的动人场面。相反,白鹤习惯在早晨微明前后10分钟左右远走高飞,觅食而去,晚上归巢,“晓行夜宿”。因此,白鹤、灰鹤交替在小鸟天堂而“眠”,一早一晚也正是观鸟的最佳时间。但是,由于季节、天气、群鸟的生活等变化,游客不是每天早晚都一定能遇上群鸟大起落的壮观场面,有时看到鸟多,有时看到鸟少,有时甚至看不到,就如泰山观日出、峨嵋仰佛光一样,还要讲点“眼缘”。
中午时分,夜鹭等大都躲在茂密的榕荫或竹林隐蔽休息。游客划船进岛,需要有耐心和留意观察,才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。特别每年4-9月是繁殖季节,整个小鸟天堂的水榕树上或竹岛的竹林里会挂满鸟巢,鸟儿白天大都在鸟巢或巢附近的树枝上,有时还要拍拍翅膀或短距离飞动。村民说,建国前这个季节夜鹭更多。当年划船过雀墩,看见鸟粪落满枝头,树芝犹如漆了一层白色的石灰水,也闻到鸟粪味很骚,像进了养鸭寮一样。这夜鹭和小白鹭在华南地区为留鸟,但也有在较短距离飘泊的习性。据村民观察,来栖息的鸟一年两趟,清明前后一次,九月一次,以清明时段为最多。但奇怪的是,光复后曾有过一年,小鸟天堂的鸟全部走光。
鹭鸟食量不少,尤其夜鹭食量最大,成鸟每天约要4两鱼虾才够维持体能。它们有发达的翅膀,长线飞行消耗能量多,因此,不得不要飞到小鸟天堂的外围或较远的海滩觅食,如到崖门口外往返一趟超过60公里。鹭鸟虽然吃掉大量的小鱼虾和蛙类,但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一定的作用。小鸟天堂的其它鸟消耗较少,无需到远处觅食,在小鸟天堂及附近的绿地、树枝、电线杆可见它们踪影。
鹭鸟的羽毛颜色不同,可以借助令人辨认和欣赏。据鸟类教科书介绍,灰鹭羽毛的颜色主要呈深灰褐色。白鹭是雪白色,因此又有称雪鹭。池鹭的颜色较复杂,在繁殖期的夏季,头、颈、胸有黑褐色和黄白色相关的纵纹。牛背鹭的毛色也因季节不同而变化,在春、夏、秋季,头、颈、上胸及背上饰羽橙色,冬季则通体雪白,仅在头顶和后颈缀以黄色。
观鸟是一种有趣的户外活动,兴起于19世纪末欧洲贵族,如今形成为产业,丹麦、瑞典、法国、美国等国家每年约有近百万人从事这项活动,产生大量经济效益。观鸟活动10多年前才悄然现身中国。经济发展了,生活水平提高了,大众都喜欢到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中享受。小鸟天堂是大众观鸟的好地方,可以亲近自然,陶冶性情,缓解都市生活的各种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