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名遐迩的新会“小鸟天堂”,历经三百余年的风雨沧桑,从一枝小榕树桩,成长为一棵覆盖1万多平方米的大榕树;由一个鸟儿不多的“雀墩”发展成以鹭鸟为主,鸟儿成千上万的“鸟的天堂”。
鹭科鸟类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涉禽,全世界有五十九种,而其中我国有二十多种。它们主要在浅水区域捕食鱼虾等水生小动物。为了减少体能消耗,而又容易获得充裕的食物来哺育幼鸟,它们把巢筑在接近水域的低矮森林处。天马村的“雀墩”附近有大面积农田、河涌,不远处还有广阔的银洲湖、崖门海域及其周边的滩涂、湿地,鱼虾丰富,“雀墩”自然成了鹭鸟栖息的理想之所。繁殖期间,经过雌雄求偶、交配、产卵,雌雄轮流孵卵,经三周左右时间,小鸟破壳而出,由雌雄亲鸟轮流喂哺和守护。外出捕食的亲鸟先将食物喂给幼鸟。捕食距离越近,捕食区内资源越丰富,就越有利于鹭鸟族群的延续和发展。
确保族群延续还有个安全问题,包括捕食安全和居住安全。经过长期演变,各种鹭鸟有了各自适应环境的羽色,确保捕食安全。白鹭全身羽毛雪白,日间在开阔水域活动、觅食,身体无条纹伪装,环境隐蔽极差,单独活动极之危险。但借助群体活动和水光掩映,令纯白的羽毛如浪花,混淆了天敌视线,保护了自身的安全。夜鹭在夜间活动觅食,其腹羽浅灰色,令水中动物视之为天空一部分,背羽棕绿色,令空中天敌视之为池中泥土,因而掩护了自己的觅食行动,避免了“鸟为食亡”的惨剧发生。
适应是相对的。到了繁殖季节,鹭鸟都会长出色彩鲜艳的羽毛,即所谓“婚姻色”,而显得过于醒目,也会令鹭鸟无法隐蔽自己和巢的位置。所以鹭科鸟类大多集体营巢聚居,令族群互相警戒,抵御天敌。
鹭鸟集体营巢的树林,人们称之为“鹭营”。新会小鸟天堂的鹭营甚为罕见,它不是由单一鹭鸟形成,而是至少由白鹭和夜鹭两种组成。夜鹭俗称夜游,由于瞳孔较大,通光量大,适于夜视。如果白天外出觅食,会因水面反光太过刺眼,而不容易发现和捕捉到鱼虾等食物,所以大多在夜间外出觅食。只有在育雏期为了哺育幼鸟,偶会在日间飞到近处较荫蔽的地方觅食。而白鹭全是在白天离巢外出捕食。每天天一亮,鹭营中的白鹭倾巢而出,傍晚才分批飞回。紧接着是夜鹭分批飞出觅食,到第二天清晨才飞回。这种作息时间上的差异,恰好形成昼夜轮班的联防体系,令天敌无机可乘。
鹭鸟营中的榕树为鹭鸟的栖息、取食、育雏提供了方便、安全的保障。而大量的鸟粪、羽毛和鸟的遗弃物,成了榕树的优质有机肥料,被榕树吸收,令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榕树岁岁增枝添叶,越长越旺,成为小鸟的天堂,人间的乐园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