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会小鸟天堂去得不多,在相邻的开平呆了几十年,此次只是第三次莅临。与第一次造访时只土路边一座两层的观鸟楼相比,今天偌大的景区到处鸟语花香,委实鸟的天堂了。
我们为观鸟而来,自然一进门就直奔最里面的观鸟长廊。兴之所致,我们登上了观光的摇橹木船,作古榕岛的环岛游。鸟天堂的所在地古榕岛依然郁郁葱葱,榕荫蔽日,榕树枝横水面,气根姿意垂落,岛上定格般的宁静。小木船轻荡涟漪,轻柔得触碰不到岛上永恒的宁静。导游小姐就在旁边讲解介绍,可是我们一门心思寻鸟,多半没听进耳里去。经过多番寻觅,还是难见鸟影,正要向导游小姐发问,却听见她说:
“……在阁脚岛的旁边建了一个人造岛,叫竹岛。竹岛上特别围了三个大水塘,一面的围基矮些,涨潮时鱼虾随水游进去,退潮时鱼虾出不去,于是形成一个生态循环:鸟吃小鱼虾,鱼虾吃鸟粪。不用人力驱赶,古榕岛上的鸟几乎全都迁到竹岛上去了。”
怪不得古榕岛寻不到鸟影了。
上了岸,我们登上观鸟桥,向竹岛张望。竹岛果然种了许多竹子,一丛丛的蓬蓬松松,婀婀娜娜,不似古榕岛被榕树枝叶遮蔽得严严密密,而是有着宽阔的水面,不时有一两只硕大的鹭鸟扑棱着翅膀飞起,伴随一两声畅快的鸣叫,然后又落回不远的树丛里。
显然,这竹岛是鸟儿们新的乐园。
我们赞赏鸟儿们懂得易地而居。
“这叫贪新厌旧!”亲家十一岁的孙子童言无忌。
大家哄堂一笑。其实,鸟儿们是开拓新食源。对于人来说,“民以食为天”,对鸟儿,对动物,对一切生物来说何尝不是这样。生存是第一紧要。巴金在七十多年前写的《鸟的天堂》里就讲到,对于古榕岛上的鸟,“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。”天马村人代代相承护鸟,但乡规民约只给这一方的鸟儿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栖息繁衍的地盘,并没有解决鸟儿们的温饱问题,于是便有了晨昏两次交替出现的“百鸟出巢”、“百鸟归巢”的壮观景象。鸟儿们这样忙碌为哪般?就为两个字:觅食!
古语“鸟为食亡”,形象地勾勒出鸟儿们为觅食而不顾一切的悲壮。鸟儿们一旦离开了保护区,一切只能各安天命了。在开平住所,有时深夜听到路过的鹭鸟声声疲惫的鸣叫,令人不禁联想到世人为生计疲于奔命的劳碌身影。大家的处境何等相似。等到天亮,如果有人鸟枪上挑着僵硬的鹭鸟,在市场周边转悠兜售,那是鸟儿们较人类尤为悲惨的一面。
离去的时候,景区路边大片的草地上,几只黑色的小鸟在起劲地啄食虫子。进园的人们不会去伤害它们,所以它们不怕人。亲家的孙子调皮,悄悄地走近小鸟,直到小孩逼到跟前,小鸟才飞远一点。两个结伴而来的年青人,每人手里都捏一把玉米粒,他们一粒粒地把玉米粒抛向小鸟,然而小鸟不屑一顾,一直埋头啄食草丛中的虫子。不是小鸟的眼高,它们需要的是一个安全自在的环境。
看着小鸟忙于啄食虫子,我忽地冒出一个想法:“百鸟出巢”和“百鸟归巢”招牌景观,不知哪一日或会成为历史。因为这不是鸟儿们专为人类表演的保留节目。当环境改变,它们不再为觅食奔忙,慢慢地,铁打的规律也会消亡。
|